焦点

那座山,就像父亲的臂膀;这片草原,是父亲守护的地方——那山,那草原,那歌声

时间:2010-12-5 17:23:32  作者:热点   来源:探索  查看:  评论:0
内容摘要:原标题:那座山,就像父亲的臂膀;这片草原,是父亲守护的地方——那山,那草原,那歌声①②③④“成为父亲那样的人”,是段晓松的人生向往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一个春日的午后。追着半空中的遥控直升机,段晓松 彼岸花开(GL)

原标题:那座山,那座那歌就像父亲的山像守护山那声臂膀;这片草原,是父亲父亲方那彼岸花开(GL)父亲守护的地方——那山,那草原,臂的地那歌声

“成为父亲那样的膀片人”,是草原草原段晓松的人生向往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一个春日的那座那歌午后。追着半空中的山像守护山那声遥控直升机,段晓松的父亲父亲方那眼神清澈。

这天,臂的地是膀片这个边防军娃7岁的生日。遥控直升机是草原草原他父亲从北疆一线寄来的礼物。时至今日,那座那歌段晓松仍然记得那个幸福的山像守护山那声生日。

“这是父亲父亲方那父亲送给我的第一个电动玩具。”对于年幼的段晓松来说,它还有着特殊的意义——每次操作遥控直升机,看它慢慢升空,他都会想象,直升机搭载着母亲和自己飞向父亲守护的山和草原。

那时,段晓松和母亲生活的北疆边陲小城海拉尔还没有一家像样的百货超市。每次抱着心爱的玩具下楼,段晓松总会扬起眉毛对身边的小伙伴说:“这是爸爸到北京开会给我买的。”

小时候,父亲不在身边,段晓松经常抱着母亲哭鼻子。

那年“六一”,幼儿园的小伙伴一个个被父母接走。母亲来晚了,她下班匆匆赶到幼儿园已是下午四五点钟了。一头扑进母亲怀里,段晓松哭得“稀里哗啦”。

声音,是段晓松对父亲最深刻的记忆。

常年在内蒙古边防戍守,打电话是彼岸花开(GL)父子俩最熟悉的沟通方式。那些年,每天晚饭后,只要父亲在部队、没有外出执行任务,他都会给家里打电话。

家中电话响起,母亲都会把段晓松喊到身边:“晓松,爸爸想你,快叫爸爸。”

从记事起,段晓松就知道,父亲段军是一位边防连连长,在远方守护一条长长的边境线,每年父亲巡逻走过的路,可以绕着家乡的海拉尔城区走上好几百圈。

“晓松,你是家里的男子汉,有一天你要像爸爸一样成为家里的顶梁柱,懂吗?”听着父亲在电话中的鼓励,年幼的段晓松似懂非懂。

在此后没有父亲陪伴的人生道路上,他在艰难的成长中渐渐领悟了父亲的苦心——要成为一个坚强的人。

一次,在父亲寄来的包裹中,段晓松发现一张父亲的军装照。慈爱的笑容、笔挺的军装,段晓松拽着母亲的衣角,眼神写满敬仰:“爸爸真帅!”

“爸爸在远方守着我们的家,他是咱家的骄傲。”母亲告诉段晓松,每一个边防军人都在守望心中的祖国,守护每一个小家。

那天起,“成为父亲那样的人”成了段晓松的人生向往。

至今,那张父亲的照片依然被摆在家中电话机旁。每次打完电话,看着父亲的笑容,他仿佛都能听到父亲爽朗的笑声。

不管走到哪里,段晓松始终觉得父亲就在身边,离自己很近。

热爱是长在心里的东西,任何人都拿不走

鲜花掩映的大厅,父亲仿佛睡着了。

母亲泣不成声,前来送别父亲的战友都泪流满面。刚满8岁的段晓松看着盖在父亲身上的国旗,他还不懂“光荣牺牲”这4个字的分量。

紧紧攥着母亲颤抖的手,段晓松意识到,父亲再也不会醒来了——2008年5月5日清晨,36岁的段军突发心脏病,牺牲在工作岗位上。

那年,海拉尔的春天来得有些迟。噩耗突如其来,母亲一病不起。想起父亲的话,段晓松安慰病床上的母亲:“妈妈,我会成为真正的男子汉。”

做一个坚强的孩子,曾是父亲对段晓松的期望。过去父亲休假在家,每次带段晓松外出,很少牵他的手。“爸爸走路很快,我跟在后面跑,却怎么也追不上。”在段晓松看来,军人父亲有着威严而内敛的爱。

母亲告诉段晓松,他出生那天,在边防连当连长的父亲正带队前往一个遥远的点位巡逻。等到父亲回家探望,已经是半个月后了。

不到半岁时,段晓松就在母亲的怀抱中坐火车、倒汽车来到北疆新巴尔虎草原的连队探亲。那段日子,父亲每天一大早就披着霞光去训练场。晚上回到家,他作训服后背被汗渍勾画出一幅“汗水地图”,母亲总是洗到深夜……

那年冬夜突降暴雪,父亲担心连队大棚被压塌,夜里带人铲雪破冰。今天,母亲的手机上还保存着父亲当年发来的照片:冻成“冰坨”的军裤立在地上,父亲的笑容却暖暖的。

父亲告诉他,一个人最幸福的事就是活在自己的热爱里。“热爱是长在心里的东西,任何人都拿不走。”

5岁那年,段晓松得了急性肠炎高烧不退。母亲哭着给带队在高原执行任务的父亲打电话。父亲回不来,只能拜托在海拉尔生活的姥姥、大舅赶来,帮忙把段晓松送到医院。

好几次母亲生病,父亲都不在身边,段晓松很小就懂得“一个人在家锁好门”。

段晓松童年美好记忆,几乎都在春节。每到岁末,母亲都会带他去部队探亲。和父亲在一起的日子,对他来说“过得特别快”。

那时候探亲到边防,“爬坡过坎儿”行路难。前往连队的路,母子二人能颠簸一整天。年幼的晓松从来不哭不闹,他知道汽车停了,就能见到爸爸了。

一把樟子松木制作的玩具枪,被段晓松珍藏至今。那是父亲在“光头山”植绿时,亲手为他制作的。父亲走后,看着父亲的日记,他才明白父亲给自己起名“晓松”,是希望自己成为父亲守望着的山上挺拔的樟子松。

那座“光头山”,如今已是一片葱郁,山上的樟子松枝繁叶茂。每次来到父亲战斗的地方,看到山上的绿意,段晓松都泪眼模糊:“这是父亲的山。”

那年,父亲段军所在连队接到命令,前往内蒙古新巴尔虎左旗罕达盖一带执行植树造林任务。为了确保山上种的树活下来,他连续两年带人上山,一住就是几个月。

“爸,山绿了,你种的树也绿了。”如今,每次到父亲守望的山下,段晓松都会在心里默默向父亲诉说。

段晓松忘不了,父亲对他说的那句话:“北疆的树都很坚强,它会牢牢扎根,变成一片绿海,就像我们的晓松一样。”

坚强,是父亲留下的生命光亮

段晓松12岁,个子比母亲高了。

冬天家里的暖气管突然裂开,管道里的水喷涌出来。他和母亲手忙脚乱地拧螺母、缠塑料布,等待维修人员到来。

晚上房间冷得像冰窖,母亲把棉被披在段晓松身上。他心疼母亲,又轻轻将棉被披回母亲身上。段晓松明白,作为家里的男子汉,他应该照顾母亲。

段晓松最喜欢的运动是打篮球。上小学那年,父亲给他买来人生第一个篮球。第一次和高年级的大哥哥一起打球,他被撞倒了,哭着给父亲打电话诉说。

广袤的呼伦贝尔草原绿浪滚滚,羊群如流云点缀其间。这片草原是段晓松儿时的乐园,他脑海里经常浮现和父亲学骑马的情景。

“晓松,勇敢!”父亲低沉的嗓音,让第一次骑马的段晓松心里有了底气。

坚强,是父亲留给段晓松生命的光亮。

“大雾的清晨无法看清远方,但至少脚下的每一步都是清晰的,总会有大雾散开的时刻。在那之前,你不能囿于原地,一步都不走。”父亲的话,他记在了心里。

小时候学自行车,父亲用手扶着车后座。在父亲的鼓励下,段晓松越骑越平稳。当自己骑出去好远,他还以为父亲一直在身后扶着车子,再回头却看到父亲站在远处……

“人生的路,无论顺境逆境终要自己走。”段晓松一直记得,父亲拍着自己的肩膀,鼓励自己时的表情和语气。在父亲离开后的日子里,段晓松每次遇到挫折时,眼前总是浮现父亲的样子。

草原的孩子,拥有草原一般天高云淡的豁达性格。段晓松非常独立,哪怕在最艰难的时刻,内心也有一股支撑力——他记得父亲的热爱,知道父亲就在心里。

十四五岁,段晓松的学习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母亲极少为他的学习操心;初中毕业,他已经可以在家里帮着妈妈炒菜、煮饭。母亲眼中,儿子长大了,已经成为她人生的依靠。

高一那年暑假,海拉尔这个北疆小城迎来了“旅游热”,游客多起来。段晓松暑期在饭馆勤工俭学,赚来的钱一部分交了学费,另一部分给母亲买了一条真丝连衣裙。

父亲走后,母亲一直省吃俭用,段晓松想给妈妈买条漂亮的连衣裙。他把这个想法说给母亲。母亲笑了,“我都老太婆了,还打扮啥呢,你把钱存着。”

人生路上,母亲的慈爱伴随着段晓松的成长。

上高中后,段晓松加入篮球校队,每次学校组织训练,段晓松是最刻苦、最能吃苦的那一个。高二那年,入选学校校队的段晓松,考取了国家二级篮球运动员证书。

高三毕业,段晓松顺利考取了某军校。离开他的草原,他的手机屏保一直是那片绿。

承载了父亲母亲的期望,那山、那草原也成为了段晓松心里的光。

他只想让身边每一名战友看到父亲内心的光

穿上军装的段晓松,经常翻看父亲昔日的日记。每一次都如身临其境,每一次都泪眼模糊。

“‘光头山’没有一点绿色,山脊荒芜,要把这个绿色家园建起来,还有漫长的路要走”“像往常一样穿上军装,清晨6点,雷打不动向沙海出发”“北疆4月,时而卷着沙尘暴,时而刮着白毛风。带领兄弟们在山上安营扎寨已经34天了,没水没电”……父亲日记的字里行间,透露着这名边防老兵的坚强和定力。

大二那年,学校举行“传承红色基因”演讲比赛。讲台上,段晓松把父亲的故事讲给战友们听。

阶梯教室明亮,他一边讲述,思绪一边飞向父亲的山。他明白,父亲是属于边关的,他的一生都守护着那里。那一刻,他只想让身边的每一名战友看到父亲内心的光亮。

那年军事考核,因感冒身体出现不适的段晓松,跑到半程时上气不接下气,胸口仿佛压着一块巨石。

段晓松选择了坚持。

这一次,他又战胜了自己——当他以比平时快将近1分钟的速度冲过终点线。

擦干汗水,阳光照在脸上,抚摸着手腕上父亲曾经戴过的手表,段晓松在心里又一次呼唤:“爸爸,我赢了。”

母亲忘不了段晓松第一次穿上军装的样子。照片中,段晓松顶着寸头,手指紧贴裤缝,她的眼眶湿润了——“儿子已经有了军人的样子。”

今年春节,段晓松和同学在学校度过春节。视频电话中,母亲一如当年劝慰丈夫一般,对儿子说:“家里啥也不缺。”

微风吹动,树影婆娑。大一结束的那个暑假,段晓松穿着军装来到父亲墓碑前:“亲爱的爸爸——段军烈士,您的儿子——军校学员段晓松,向您敬礼!”

那片曾经黄沙遍布的罕达盖,如今已漫山绿意,一棵棵樟子松伫立山间。阳光透过密叶,洒下片片绿荫。

每年父亲祭日,段晓松的母亲都会来到山脚下。她为丈夫栽下的那棵松树,像儿子一样茁壮成长着。

草浪翻卷着,起伏着,澎湃着。站在山上,望着山下的草原,母亲又哼唱起当年父亲最爱的歌——

“我深深地爱着你/这片多情的土地/我踏过的路径上/阵阵花香鸟语/我耕耘过的田野上/一层层金黄翠绿/我怎能离开这河汊山脊……”

图①:段晓松(左二)和军校同学在校园散步;图②:段晓松与母亲视频通话;图③:儿时的段晓松与父母在北疆边防留影;图④:深夜苦读。

图片由本人提供(■杨  军  李小健  沈利松)

copyright © 2024 powered by 虹滢娱乐网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