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

生命里的青春

时间:2010-12-5 17:23:32  作者:百科   来源:综合  查看:  评论:0
内容摘要:原标题:生命里的青春一岁月的长河,拍打着青春的浪花,璀璨而短暂,却闪烁出无穷的魅力。哪怕昨天的一切,都无法复制,可年轻的影像,也会跨越时空,留下不可磨灭的美丽。这是我读魏巍先生70年前写的战地散文《年 道祖,我来自地球

原标题:生命里的生命青春

岁月的长河,拍打着青春的青春浪花,璀璨而短暂,生命道祖,我来自地球却闪烁出无穷的青春魅力。哪怕昨天的生命一切,都无法复制,青春可年轻的生命影像,也会跨越时空,青春留下不可磨灭的生命美丽。这是青春我读魏巍先生70年前写的战地散文《年轻人,让你的生命青春更美丽吧》后的感悟。

初读这篇散文是青春在1978年的春天。在寻梦的生命季节里,我携着青春走进了大学校园。青春此文和《谁是生命最可爱的人》是大学中文系学生的必读篇目。因而,我不止一次拜读过。尤其开篇那句“青春是美丽的。但一个人的青春可以平庸无奇,也可以放射出英雄的火光;可以因虚度而懊悔,也可以用结结实实的步子,走到辉煌壮丽的成年”,曾让我热血滚烫,踌躇满志。《年轻人,让你的青春更美丽吧》最早的单行本,是1952年10月由天津通俗出版社出版的。今日重读此文,仍有种很亲切、很励志的感觉,尽管我早已不再年轻。

我读起来很亲切,是缘于文中一开头就写了24岁的青年团员戴笃伯。他来自湖南,道祖,我来自地球在志愿军某连做文化教员。他带一个担架组负责抢救伤员,第一次上战场就赶上了飞虎山激战。魏巍用洗练的笔法讲述了战争的惨烈程度。起初,戴笃伯觉得,每一颗炮弹,每一颗子弹,都像专朝着自己飞过来。在炮火闪闪的红光里,一个战士从山头滚下来。不知道是被子弹打中,还是被石头绊倒……读罢,我恍然发现,我母亲在朝鲜的经历可能与之极为相似。推算一下,母亲那年22岁,也是共青团员,也是文化教员,搬运过弹药,修过坑道,也面临过生死,与她一同参军的战友赵伟就牺牲在敌机的轰炸中。母亲当时与她相隔不远,都在一个山坡上,幸免于难。

母亲告诉我,她是在中国人民志愿军40军119师政治部的防空洞里读到这篇油印散文的,读着读着眼圈就红了,感到魏巍写戴笃伯的心路历程太真实了。戴笃伯激战之初在山脚下蹲着,看到战士们冒着敌人的炮火冲上又高又陡的山头,心就在想,“我能够这样地害怕战争吗?我为什么老蹲在这里?我不是在决心书上写过,要迎接对我的锻炼和考验吗?”于是,戴笃伯伸直了腰,带着担架小组爬上了攻克了的敌人阵地。山陡路窄,伤员没法抬,他就去背。连长不答应,让别人背,他急红了脸,说:“连长,我的决心书不是白写的呀!”陡坡背伤员有多难?他领教了,是头昏眼花腿软,每迈一步,腿上都有千把斤重。到最后,他“手扒着陡坡,几乎是爬行似的,咬着牙背了下去……他到底把伤员背到了绑扎所。”

母亲对我说,初涉战场,要说不紧张那是假的,一想到昨天还活蹦乱跳的战友赵伟,转瞬间就永远离开了,她当时眼泪就止不住地往下流。但眼泪过后是坚强,是勇敢。恰如文中所言:“当戴笃伯第二次赶往阵地去的时候,已经不害怕了。”临行前,他将战友的水壶灌满了水,叮叮当当背了一身。战友们接到水壶拉着他的手笑着叫着,像一朵朵战地黄花在战火中绽放,这就是战火中的青春。当反扑的敌人冲上来时,他拉响了平生第一颗手榴弹,这就是青春的力量。

赵伟是我母亲的南阳老乡和闺蜜。东北野战军南下时,她俩一道在湖北羊楼洞入伍,一同去了朝鲜,又同居一室。入朝不久,赵伟就在一次空袭时被敌机投下的燃烧弹活活烧死,牺牲时年仅19岁。就在头天晚上,她还有说有笑,说回国后争取读大学呢。母亲说,那场战争有着超出想象的激烈与残酷,头顶上随时都有美军的飞机轰鸣,哪有什么前方后方,到处都险象环生。可久而久之,竟习以为常了,她抱定了一个明天就为国捐躯的思想准备,生命里的青春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

如果把年轻看作一部青春电影,那么片头就是朝霞,片尾就是涛声;每个年轻人都是片子的导演,同样的朝霞满天,到头来,涛声却未必依旧。这是我读魏巍先生战地散文的感触。一个人的青春能否绽放光彩,能否活出人生的价值,关键还在于完善自我,切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1991年,我在当地新华书店买的《魏巍散文选》中,就收录了经典散文《年轻人,让你的青春更美丽吧》。那会儿,我还不认识魏老,竟冒昧地把书寄到了原北京军区政治部,渴望能得到魏巍先生的签名。不久后,签名书如愿寄到我手上。我爱不释手,将其放入书柜显眼的地方。重读这篇青春美文,我记住了以下文字:“我还想说一说那些女青年们的情形。在出国之前,为了参加朝鲜庄严伟大的斗争,她们拿着决心书三番五次的请求。不允许,就赖在首长的房子里不走,最后还不答应的时候,她们竟哭了。她们的哭声是这样的诚挚。”读到这里,我大为惊叹,这情节竟也同母亲当年对我的讲述如出一辙。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母亲所在部队作为一支劲旅,迅即移师到辽宁安东(现丹东),一边训练,一边待命。随着战火迅速向中朝边境蔓延,部队战前动员也开始了。“战争的味道越来越浓了,战友们都在写申请书,请求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我也写了申请书,但两次申请都没得到批准。理由是,我身体瘦弱,体重才80多斤,又是女同志。”母亲说,“我很不服气,气得哭了鼻子,老班长薛宝芸大姐出来替我说话,‘我看郑平同志行,别看瘦小,挺能吃苦的’。最后,我被批准了,但有个条件,就是保证行军跟得上队伍,不能掉队。”

母亲说这番话时,神情很平淡,似乎不是在回忆生死攸关的抉择,好像在说出趟远门那般波澜不惊。我很想问,您就没想到过死亡吗?犹豫了半天,我还是没说出口。母亲看透我的心思,说:“其实,没有人喜欢战争,可美国人就是不让过舒心日子,开着坦克,一天天逼近中国国土,唇亡齿寒,作为军人,我们别无选择。”

魏巍先生当年在战火中采访女兵时,一定流过许多眼泪,否则就不会写得这般动情。就是这些柔弱的女兵,每天背着背包、十斤干粮、十斤米、一把小铁锹,还有人背一把小提琴行进在朝鲜崎岖的山路上,有一夜竟行军九十里……就是这些坚强的女兵,每天为伤员洗血衣、捉虱子、打水、打饭、喂饭,有时忙得竟顾不上自己吃一口……我每每读到这里,都会动情,都会眼睛湿润。因为,她们每个人都像是我的母亲。我想,70年以后,魏巍文中的这句呼唤依然没有过时:“年青的朋友们,你们看,她们是以何等的决心和气魄度着自己的青春!你们也愿意把这种豪气放在自己的青春之中吗?”

青春是个寻梦的季节,满目桃花盛开,樱花绽放,美丽近在咫尺,伸手便可摘到;青春又是个短暂的季节,犹如一阵春风刮过,一片花瓣,一地落英。如果不去珍惜青春时光,到头来,只能是空留下遗憾。这也是我读魏巍先生青春美文所获得的启示。青春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珍惜青春就是珍惜生命,浪费青春就是浪费生命。

1999年10月,我受命担任一部革命传统教育电视片的主撰稿,有幸结识了慕名已久的魏巍先生。我们一行来到北京西山的一栋小楼前,警卫员将我们迎进客厅后,只见魏巍大步迎上前,虽已满头银发,但仍带有年轻人那般火热激情。落座后,魏巍先生接受了我的采访,主题仍然没有离开抗美援朝战争。他谈了朝鲜的汉江南岸,谈了松骨峰战斗,谈了年轻的志愿军勇士……一幅幅战场的画面浮现在我的眼前,让我不由想起魏巍《年轻人,让你的青春更美丽吧》这篇激扬青春的散文。

我在不经意间,提及了那篇美文中的戴笃伯。魏巍先生沉思片刻说,戴笃伯在那场震惊中外的上甘岭战役中,为抢救伤员、输送弹药负了重伤。第一次伤在腿上,他仍瘸着走;第二次伤到了腰部,他仍没有停步;第三次伤在了另一条腿上,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他却在离敌人更近的战壕里,用没有受伤的手向敌人扔出几颗手榴弹,直到一发炮弹在身旁爆炸,他倒在了血泊里。魏巍在急救所见到戴笃伯时,他全身裹着厚厚的纱布,惟有一张面容没有被无情的炮火伤毁,还处在深度昏迷中。魏巍深情地说,戴笃伯与他有相似的人生经历,都毕业于农村简易师范学校,都拥有当一名老师的理想,但都在青春好年华时,放下了手里的教鞭,走上了解放全中国和抗美援朝的战场。

我听了这话久久沉默,顿感青春这个字眼是沉甸甸的。而今的年轻人生活在和平安宁的中国,但可否知晓: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我拜访魏巍先生时,将我一本写青春的散文集《多梦的花季》呈送先生赐教。魏老笑着说:“小刘,我送你一幅字吧。”言罢,挥毫写下:“艺途无止境,但盼后来人。”

那天,离开魏老的家,我脑海里一直晃动着“青春”两个大字。年轻时,我从来也没如此深悟到,生命里的青春会如此多娇。这让我想起久远年代,那首母亲平日喜欢唱的歌曲《革命人永远是年轻》:“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他好比大松树冬夏常青,他不怕风吹雨打,他不怕天寒地冻……”今天,我也想告诉年轻的朋友们,在人的生命中,青春不是资本,是责任;青春不该逍遥,该奋斗;青春不要挥霍,要播种。生命里的青春不光是今天的光环,更是明天的希望。(■剑 钧)

copyright © 2024 powered by 虹滢娱乐网   sitemap